在改革中迸发活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贺兰山风电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为宁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难得机遇。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建设先行区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以先行区建设统揽宁夏“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在黄河流域率先积极探索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先行区建设实现了起步有力、开局良好。
坚持全局谋划,加快完善顶层设计
站位服务国家战略、着眼流域全局、担当宁夏责任,全面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确保先行区建设短期在“点”上有关键突破、中期在“线”上有显著成效、长期在“面”上有重大成果。形成先行区顶层设计。2020年7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全面部署,出台《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区”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确定了十大重点任务,清晰立体描绘先行区建设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加快规划方案编制,组织编制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编制《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自治区先后召开4次先行区建设推进会,对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改革创新等关系全局的重点任务作出安排,特别是紧紧扭住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项关键改革精准发力,通过“四权”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专题研究,召开了院士专家论证会,加快建立总量管控、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保障生活用水、节约生产用水、增加生态用水。
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综合治理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先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上下决心。严格落实禁伐、禁垦、禁采、禁牧“四禁”规定,完善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减少肥药用量“四减”措施,努力实现保持河道不断流、保持湖泊不干涸、保持水土不流失、保持农田不污染“四保”目标,以“一河三山”保护治理为重点,实现了全区水土流失总体逆转,治理率达到58%,森林覆盖率达到15.8%。在治理上出重拳。持续推进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共治,大力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四年实现Ⅱ类进Ⅱ类出,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零,地级市优良天数比例连续3年稳定在85%以上。在建设上抓统筹。系统推进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继续推进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湖泊湿地全域化保护、整体性修复,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面加强。
学生们运用互联网上课
坚持补短强基,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等短板弱项,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改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出台扩大有效投资年行动方案,开展“五晒五比五拼”专项活动,分两批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建立重大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压实项目“谋、建、服、管、督、评”责任,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1~4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加快17.2个百分点。合力攻坚十大工程项目。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围绕构建综合交通、现代水网、能源支撑、信息网络四大体系,谋划和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银川至太原高铁、宁夏至华中特高压直流输电、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改扩建等十大工程项目,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分项目组建工作专班,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大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建立完善搬迁群众后续扶持政策,稳妥解决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印发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意见,夯实产业致富、就业保障、投资增收、政策兜底四个基础,全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实施教育领域项目208个,“互联网+教育”“云—网—端”建设架构基本形成,实现基础教育线上线下同质同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平台加快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坚持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四大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明确提出集中精力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葡萄酒、枸杞、奶产业、肉牛和滩羊、文化旅游九大重点产业,印发了实施方案,建立了自治区领导专班推进机制,推进九大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培育、融合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腾笼换鸟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三新”产业,坚决遏制盲目新上“两高”项目。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把科技创新作为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战略支撑,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向转型发展主战场,加强科技力量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2020年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达1.5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6.11%、提升幅度居全国前列。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坚持传统消费与培育新型消费并重、扩大商品消费与促进服务消费并重、注重线上消费与拓展线下消费并重的工作思路,丰富服务供给,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加快融入“双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1~4月,全区消费市场稳定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2亿元,同比增长17.8%。
责任编辑:李 妍